--- Java 线程、线程池 --- #### 目录 1. 前言 2. 线程 - 线程的创建 - 线程生命周期 3. Callable 与 Future 4. 线程池 - 度量性能 - 线程数量分配 - ThreadPoolExecutor 5. 参考 #### 前言 #### 线程 ##### 线程的创建 我们知道,线程的创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继承 Thread 类,另一种是实现 Runnable 接口。但是这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在执行任务后无法获取执行结果(两者 run 方法的返回类型都是 void )。于是在 JDK 5 就引入了 Callable 和 Future。 ##### 线程生命周期 [线程生命周期]() #### Callable 与 Future ##### Callable ```java public interface Callable { V call() throws Exception; } ``` Callable 是一个泛型接口,你可以完全把它理解为一个有返回类型并且可抛异常的 Runnable。 那么是如何获取 Callable 的返回结果呢?通常是通过 FutureTask 这个中间媒介来实现的。 ##### FutureTask FutureTask 实现了 Runnable 和 Future 接口,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用 Thread 来执行它,也可以使用 ExecuteService 来执行。这里就以 Thread 包装来执行: ```java public class Threa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allable call = () -> { System.out.println("线程执行..."); Thread.sleep(2000); return 1; }; FutureTask task = new FutureTask<>(call); new Thread(task).start(); System.out.println(task.get()); } } ``` ##### Future Future 的核心思想是:一个方法,计算过程可能非常耗时,等待方法返回显然不可取。可以在执行方法的时候,立马就返回一个 Future 对象,通过这个 Future 对象去控制方法的计算过程。 ```java public interface Future { /** * 取消任务 */ boolean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 * 判断是否取消 */ boolean isCancelled(); /** * 判断是否已完成 */ boolean isDone(); /** * 获取任务结果,如果未完成,则等待 */ V ge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V 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TimeoutException; } ``` #### 线程池 首先,为什么要使用多线程呢? 你肯定会想到,线程池是为了线程的复用,避免重复创建和销毁线程所带来的性能损耗。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在提升性能之前,首先要问题是:如何度量性能? ##### 度量性能 度量性能的指标很多,但是有两个指标是最核心的,它们就是延迟和吞吐量。延迟指的是发出请求到收到响应这个过程的时间;延迟越短,意味着程序执行的越快,性能也就越好。吞吐量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请求的数量;吞吐量越大,意味着程序能处理的请求越多,性能也就越好。 要想 "降低延迟,提供吞吐量",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优化算法,另一个方向是**将硬件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前者属于算法范畴,后者则是和并发息息相关了。在并发编程领域,提升性能本质上就是提升硬件的利用率,再具体点来说,就是提升 I/O 的利用率和 CPU 的利用率。 估计这个时候你会有疑问,操作系统不是已经解决了硬件的利用率问题了嘛?的确是这样,例如操作系统已经解决了磁盘和网卡的利用率问题,利用中断机制还能避免 CPU 轮询 I/O 状态,也提升了 CPU 的利用率。但是操作系统解决硬件利用率问题的对象往往是单一的硬件设备,而我们的并发程序,往往需要 CPU 和 I/O 设备相互配合工作。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解决 CPU 和 I/O 设备综合利用率的问题。关于这个综合利用率的问题,操作系统虽然没有办法完美解决,但是却给我们提供了方案,那就是:多线程。 ##### 线程数量分配 那么创建多少线程才合适呢? 如果 CPU 和 I/O 设备的利用率都很低,那么可以尝试通过增加线程来提高吞吐量。 在单核时代,多线程主要就是用来平衡 CPU 和 I/O 设备的。如果程序只有 CPU 计算,而没有 I/O 操作的话,多线程不但不会提升性能,还会使性能变得更差,原因是增加了线程切换的成本。但是在多核时代,纯计算型的程序也可以利用多线程来提升性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利用多核可以降低响应时间。 比如要计算 1~100亿 的值,如果在四核的 CPU 上利用四个线程执行,线程 A 计算 [1,25亿),线程 B 计算 [25亿,50亿),线程 C 计算[50亿,75亿),线程 D 计算[75亿,100亿],之后在汇总,那么理论上应该比一个线程计算快四倍。一个线程,对于四核的 CPU,CPU 利用率只有 25%,而四个线程,则能够将 CPU 的利用率提高到 100%。 对于 CPU 密集型计算,多线程本质上是提升多核 CPU 的利用率,所以对于一个四核的 CPU,每个核一个线程,理论上创建四个线程就可以了,再多创建线程只是会增加线程切换的成本。所以,**对于 CPU 密集型计算场景,理论上 "线程的数量 = CPU 核数" 就是最合适的。不过在工程上,线程的数量一般会设置为 " CPU 核数 +1 "。**这样的话,当线程因为偶尔的内存页失效或其他原因导致阻塞时,这个额外的线程可以顶上,从而保证 CPU 的利用率。 对于 I/O 密集型的计算场景,最佳的线程数是与程序中 CPU 计算和 I/O 操作的耗时比相关的,可以总结为: ```java 线程数 = 1 + ( I/O 耗时 / CPU 耗时 ) ``` 不过上面这个公式只针对单核 CPU 的,至于多核 CPU,只需要等比扩大即可: ``` 线程数 = CPU 核数 * [ 1 + ( I/O 耗时 / CPU 耗时 )] ``` #####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Executor 类是线程池中最核心的一个类,它提供了四个构造方法: ```java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 workQueue){};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 workQueue,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 前面三个构造方法都是通过调用第四个构造方法来进行初始化工作的,下面解释一下各个参数的含义: - corePoolSize 核心线程的大小。在创建线程池后,默认情况下,线程池中并没有任何线程,而是等待有任务到来才创建线程去执行任务,除非调用了 prestartAllCoreThreads() 或者 prestartCoreThread() 方法,从这两个方法名就可以看出,是预创建线程的意思。即在没有任务到来之前就创建 corePoolSize 个线程或者一个线程。默认情况下,在创建了线程池后,线程池中的线程数为零,当有任务来之后,就会创建一个线程去执行任务,当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目达到 corePoolSize 后,就会把到达的任务放到缓存队列当中。 - maximumPoolSize 线程池中的最大线程数,当任务数量超过最大线程数时,其他任务可能就会被阻塞。最大线程数 = 核心线程 + 非核心线程。非核心线程只有当核心线程不够用且线程池有空余时才会被创建,执行完任务后非核心线程会被销毁。 - keepAliveTime 非核心线程的超时时长,当执行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时,非核心线程就会被回收。当 allowCoreThreadTimeOut 设置为 true 时,此属性也作用在核心线程上。 - unit 参数 keepAliveTime 的时间单位,为 TimeUnit 类中的枚举值。 - workQueue 一个阻塞队列,用来存储等待执行的任务。一般来说,阻塞队列使用 LinkedBlockingQueue 和 SynchronousQueue 较多。 - threadFactory 线程工厂,主要用来创建线程。 - handler 表示当拒绝处理任务时的策略,有以下四种取值: 1.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 丢弃任务并抛出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 异常。 2.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Policy 丢弃任务,但不抛异常。 3.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OldestPolicy 丢弃队列最前面的任务,然后重新尝试执行任务(重复此过程)。 4. ThreadPoolExecutor.CallerRunsPolicy 由调度线程处理该任务。 #### 参考 [Java并发编程:线程池的使用](https://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32921.html) [Java线程(中):创建多少线程才是合适的?](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6666)